|
明星为什么变“毒星”?
近日,港台艺人莫少聪和孙兴因涉嫌吸毒藏毒在京接连被捕。其实,明星沾染毒品已经算不上是新鲜事,因涉毒被曝光的艺人更是不胜枚举。人们不禁要问,娱乐圈里的吸毒事件
为何频频被曝光却又屡禁不止?明星吸毒背后隐藏哪些心理原因?请跟随心理医生一起来解读明星变“毒星”的心理动因。
娱乐圈似乎是“瘾君子”密集的重灾区。自从1997年起摇滚歌手罗琦在酒吧毒瘾发作被警方逮捕以后曝光,明星涉毒的新闻就再没断过。演员贾宏声拍摄《昨天》时公开承认自己
吸毒,谢东更是“三进宫”,还有歌手韩笑和满文军,台湾艺人萧淑慎,日本清纯女星酒井法子。另外,导演张一白、张元,主持人胡瓜,还有《寻枪》的摄影师谢征宇等等,各
路明星不分国籍,不分地区,不分专业,前仆后继纷纷加入“毒星”行列……有网友笑称,如果把吸毒的明星全部集合起来,规模足可以在牢房里上演同一首歌,并且各方面人才
都有,根本不用额外请人帮忙。
明星吸毒俨然已经从个人行为升级成一个群体事件。作为一个具有偶像情结的时代,明星吸毒这件事咱必须得说一说。
■吸毒真的能够激发灵感缓解压力吗?
为什么吸毒?经常能听到的说法就是“激发创作灵感、缓解压力、让自己平静”,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那些曾经或正在沾染毒品的人,用实例告诉我们,吸毒并没有如期待那般激发起无限的创作灵感,哪怕当时真的闪过那么一绺,也不真实更不靠谱,因为日后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
太大,收获却是微乎其微。
激发创作灵感是为了出好作品,出好作品是为了获得更多尊重,但是妄想用吸毒来换自尊和别人尊重的人到最后发现这种方式只能剩下对尊严的践踏。
像谢东和大炳那样已经复吸三四次的,不是没体验过被践踏尊严的感觉,而是面对公众的语言暴力,无能为力,无奈又从吸毒中获得安慰,相当于饮鸩止渴慢性自杀。
■明星身份导致“本我”被束缚
“明星”这个身份本身就要求自己从大众当中脱离出来成为小众。当一个人成名以后,他就会自然被割裂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私人部分,另一个是公众部分。虽说名人也需要隐私
,但是无论媒体还是粉丝,抑或是明星自己,都很难把这两部分的界限划分清楚。
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向往当明星。他们认为明星不差钱,风光又体面,不像老百姓那样每天睁开眼睛就得想着拼命去工作赚钱,生儿育女,供车供房。什么房奴、车奴、卡奴
,这些帽子统统都会在成为明星以后被远远地甩掉。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心理动力学中,人对自由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原始生命本能,属于“本我”的部分,没有道德是非的限制,旨在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这种本能
的需要;人的“自我”往往要求对这些欲望或生活方式加以理性化,并根据现实环境的许可程度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星的“本我”显然被束缚得比普通人要多很多。吃饭走路需要注意个人形象,跟谁一起走,跟谁一起吃更加不能随性,稍不注意各种绯闻回头就会一齐来找麻
烦。这样一来,明星们虽然星光闪耀,但由于长期压抑本我的需求来适应现实环境和大众需求,他们更加容易出现挫败感,即使成功了也会感到莫名的失落。
可见,但凡能够用钱解决的事情都是小事情,真正困难的是自我与本我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却无力调和。如此说来,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辛苦却又是幸运的。
■吸毒是物质依赖的极端形式
按照哲学家叔本华的逻辑来看,智力水平越高,痛苦程度越高;拥有的越多,对痛苦的敏感程度越强。然而,解除痛苦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物质依赖。
近代的英雄几乎都有依赖性,尤其是对烟草的依赖,如丘吉尔和毛泽东,还有在国产的三大战役影片中不断嗑瓜子的林彪。物质依赖是一种强大的防卫机制,精神分析师华伯格认
为,这种控制性的防卫机制主要是用来遁入身体中,从而彻底搞定外界。
我们通过依赖某种物质,在精神和心理上获益以后,便会强化对其依赖的程度。时代变迁,从对烟草和瓜子的依赖逐渐演变成为网络成瘾。成瘾显然要比依赖更加极端,吸毒便是
精神和物质依赖中最极端的表现。
然而,任何物质依赖都不能仅仅通过科学知识来戒除掉,例如对烟草和酒精的依赖,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因为喝醉酒猝死的案例也很常见,那么,是不是看到了这些以后大家从
此都开始戒烟戒酒了呢?
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多少烟民和醉汉就知道了。这就像很多“超级科学”的戒烟手册,一开始必然会宣传吸烟多么恐怖,他们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人们会因为恐惧死亡而戒烟。其
实,从失去和得到两个维度来看,有些情况下,一些人会更在意获得的,或者说即时满足,从而忽略了自己失去的那部分。所以,要想帮助吸毒者戒毒,必须先了解他们内心的需
求。
■吸毒不是“高于人”的勋章
吸毒者吸进去的不止是快感,还有一直苦苦追寻的精神层面的需求。那么,吸毒这个行为能让吸毒者获得哪些精神上的需求?
首先,长期吸毒者需要有殷实的经济基础。其次,他需要拥有特殊的社会关系才能够触碰到毒品。
以上两点已经把大多数人排除在外了。于是,一部分人会把这个只有小众群体能够触碰到的事情误读成为一种“高于人”的标志,甚至是身份的象征。他们认为,我能够掌握别人
不能掌握到的资源,或者我能够做到别人不能做的事情,显然此时“吸毒”成为了身份的勋章,至于吸的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
很多时候事情就是那么自动发生、自动运行着,从来没有或者很少去思考这一切合理吗?
■戒毒要从戒断“有毒”朋友开始
其实,很多明星第一次触碰毒品的经历都和身边亲密的朋友有关。例如在韩笑因吸毒被捕时,供认自己第一次吸毒是在好友谢东的劝说下才尝试的;莫少聪被捕后,在询问过程中
也表示自己因推脱不掉“应酬”而吸食了两口大麻;酒井法子出狱后坚持要离开吸毒的老公,这样有助于自己戒毒……
都说娱乐圈是孤独的,选择朋友就更需要擦亮眼。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值得借鉴。另外,即使你身处一个很恶劣的环境下,也没有必要因为别人怎样,自己就跟随那样
做,消极盲目从众是危险的,尤其涉及到毒品。对于那些告诉你软性毒品吃上几次没伤害的,也千万不能轻信。
更加没有必要因为推脱不掉“应酬”而吸上几口。虽然迫于大多数人一致性行为的压力之下,选择跟大家一致的做法会缓解自己和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加安全感。但是,考虑到范
围更大的大多数人反对这种做法,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内心的冲突。其实,只要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就能避免很多事情发生。
比较起来,一辈子不碰毒品容易做到,但是碰过毒品想戒断却需要付出血和泪的代价。还是那句话“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
|